□记者张佳鑫孟志康王伟康特约记者李齐元
雷山县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因紧靠雷公山而闻名,因坐拥西江千户苗寨而享誉海内外。然而,雷山县却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
近两年来,雷山县水务部门抓住雷山县列入全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的机遇,创新思路,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探索之路,实现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市场化和基层水利服务专业化。
政府购买服务
公益性水利工程实现管理市场化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雷山县长期以来因县级财力薄弱,县内4座小型水库及城关5座橡胶坝等公益性水利工程一直处于管理缺位状态,工程设施不同程度损毁,效益难发挥,安全隐患大。
现实的窘境倒逼全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2014年7月,贵州省第一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和运行管理问题的水务物业管理公司——雷山县水务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物业管理公司取代了原先的水库管理所,主要负责本县小(1)型及以下水库工程的灌溉、防洪、排涝、水库运行调度、防汛值班、库区绿化、维修养护等后续经营管理,县城橡胶坝的运行调度、防汛值班、维修养护及经营管理,重点河道(河段)、县境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监测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按照新的管理体制,政府购买服务,物业公司每年数十万元的运行费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由县水务局监管。双方签订管护合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监管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年终对公司履行合同的绩效情况进行考核。
新体制运行一年多来,效益初显。年过半百的侗族职工杨胜帮,3年来一直在“九十九水库”和城关橡胶坝工程管理站承担安全巡查、清理杂物等工作,他对变化深有感触:“县水务物业管理公司投入运营后,‘九十九水库’在非汛期仅有2个人专职管理就够了,现代化的监控设备,可以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测,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物业公司组建和运营以来,有效解决了以往水管单位有机构无编制的问题,使全县小(1)型水库以及河道、水闸等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管理由原来的无人管理向规范化、专业化管理转变。公司投入运行一年多来,物业化管理的优势初步显现:公司岗位职责更加明确,维修养护及时到位,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得到优化,不仅减少了管理经费,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物业公司经理田君海表示,机制改革的保障作用和公司实体的有效运营,使县内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得以明晰,管护有了主体,养护有了经费,水库安全有了保障。雷山县的这一改革举措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省、州两级水利部门的一致称赞。
组建片区工作站
基层水利服务实现专业化
列入全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后,雷山县委、县政府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县里及时成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深入调研,进一步明确管理主体,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在进一步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乡镇水利工程建管专业化方面,2014年5月,县水务局结合水利系统实际,撤销了原有的8个乡镇水利站,设立4个片区水务工作站,由县水务局直接管理。跨村受益的8处渠道工程由新成立的片区水务站管理,结束了“有水大家用,管理相推诿”的局面,“规模效应”得到体现。
记者来到雷山县水务局所属的丹江片区水务工作站采访。二层小楼修缮一新,楼道里的墙上张贴着水务工作站全体人员的合照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女职工吕涛涛向记者介绍了水利改革便民服务明白卡制度:“我们片区水务工作站对所辖乡镇和村庄的涉水事务积极提供水务一体化管理便民服务,通过采取从片区站抽人派驻等方式开展具体水利业务。”吕涛涛还说,他们在每个乡镇都设置了水利改革便民服务联系牌,在每个村庄都设置了水利改革便民服务明白卡,注明了片区水务工作站负责人、驻乡镇水利业务联系人和村水利员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了解掌握群众需求,迅速提供服务。
记者了解到,雷山县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后,逐步将辖区涉水事务交由片区水务站办理,上下联动提升水利工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后,工作人员的分工得到优化,全县8个乡镇水利站原有编制31人,通过“片区化”改革,如今保留26名编内人员,有效解决了基层水利人员长期不从事水利工作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力量不足两个方面问题,打通了基层水利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5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