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渠顺利申报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彭德成、吕锐捷)长渠又名白起渠、荩忱渠,始建于公元前279年,是战国时期秦将白起攻楚都鄢城(即楚皇城,今宜城市郑集镇境内)时,在蛮河武安镇立碣壅水、引水围城作战而开凿的。秦灭楚后,长渠(白起渠)成为引水灌溉渠,至今仍灌溉着南漳县和宜城市30.3万亩良田。
长渠全长49.3公里,历史文化厚重,经过2千多年的运行与建设特别是在建国后,长渠在工程建设上更是得到了重生,工程设施不断完善,管理单位焕然一新,每年灌溉引水量达1.6亿方左右,为襄宜平原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建设贡献着巨大的能量。
北京时间8月14日早上8:45,当地时间8月13日18:45,2018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选的最终结果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市会展中心揭晓。襄阳长渠(白起渠)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并予以授牌。
白起渠的成功申遗,填补了我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空白和我市申遗空白,实现“0”的突破。白起渠申遗的价值巨大,不仅挖掘了中华民族文明的伟大,今后将对襄阳的文化旅游,招商引资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探秘白起渠】 现代化管护 让世界遗产生机盎然(转载于襄阳广播电视台)
作者: 发布于:2018/8/16 10:14:08 点击量: 33
14号,长渠(白起渠)成功申遗,成为我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昨晚的央视《新闻联播》《晚间新闻》、今天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都报道了这个消息。不少襄阳人都在社交媒体上惊叹:原来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处珍贵的世界遗产!其实,这百里长渠,不仅在我们的传承与保护中保持着世界遗产的原始风貌,更与现代科技结合,实现了灌溉功能的提档升级。
这两天正值水稻灌浆扬花的关键期,用水量增加。每天,宜城市小河镇高康村的村民邹宗林都会到田里去看一看,不过因为有白起渠,他并不担心灌溉用水的问题。
早在11世纪末,白起渠就开始“分时轮灌”,实现有效节水、合理用水。800多年过去了,分时轮灌的理念仍然发挥着作用,不过管护方式发生了变化。2015年开始,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对灌区内的49处闸控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手机APP操作、远程监控让白起渠的灌溉更加高效。
用水方式在变,渠道也在变。今年2月起,白起渠沿线打响了生态治理“战役”,水利部门采用木桩生态护坡和格宾石笼生态护坡的方式,让近2公里的老损渠道重新焕发生机。水利部门表示,这种生态治理方式将逐步推广到白起渠全流域,目的就是保护水环境容量和渠道水质。
格宾石笼就是用格宾汪编制成块状的石笼,里面填充石块,用来承当挡土墙,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水泥的用量,时间久了之后各种草籽在里面生长,形成一个小环境,引来其他的生物。
水下生态在变,渠边环境也在变。这两年,白起渠两岸先后栽种绿树47.8万株。一个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百里长渠,将在传承与保护中重获世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