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站立潮头

  • 发布时间:2016-09-09 15:38:25
  • 来源:

□记者 王健康滕红真 通讯员 杜勇

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唐山路——长江下游段江岸上,坐落着一处独特的建筑。这座经扩建的褐色主楼连接灰墙白顶配楼的建筑体,既不是别墅私宅,也不是“农家乐”度假村,而是已有104年建站史,担负着长江干流下游水情监测重任的南京潮水位站(又称下关站)。

据介绍,下关站始建于1912年,是国家级重点报汛站,具备防汛、水资源评价等重要功能。历经百年风雨潮汐,迄今依然挺立潮头。今年主汛期,她再次经受长江干流下游超警高水位的考验。

“下关站7月初至中旬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四高水位。”南京水文分局有关负责人说,“水文人在这场与洪水抢时间、争速度,昼夜测报的战斗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尖兵’职责。”

7月初,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上游省份强降水影响,长江下游流量猛增至约7万立方米每秒。再加上遭遇农历天文大潮的影响,长江水位涨幅迅速。

“7月2日突破警戒线8.50米,5日高潮水位达9.96米,仅次于1954年、1983年、1998年水位,是1998年后近20年来最高潮水位。”下关站老职工朱庆云告诉记者。

快速上涨的水位,给长江干流下游特别是南京地区防汛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作为百年老站的水文人,面对持续10多天的超警戒高水位,朱工和站里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密切关注水位变化,定期检查遥测设施运行状况,确保水情测得准、报得出。

“昼夜测报,工作节奏超常态,神经高度紧张。”朱工告诉记者,“监测长江高水位,就和看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的心情是一样的,上上下下,很紧张。”在5日高潮水位涨至9.96米的情况下,每5分钟观测一次数据并及时上报,考验着老水文人。

监测值守中突遇监测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无疑成为考验中的大考。

采访了解到,7月4日下午3点左右,观测用的一个井管因老化自然破裂,其后果直接影响监测水位数据的准确可靠。对此,朱工和值班人员临危不乱,果断沉着应对,及时启用备用井管,确保了监测的正常运行和水情上报的连续不断。

据不完全统计,下关站有完整记录至今,累计完成长江干流下游水位测报数据15万余条。正是几代下关水文人的忠于职守、默默奉献,才实现了下关站成功观测1954年、1983年、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以及今年长江下游超警高水位洪水。

在临江的水位标尺牌上,一个多月前持续高水位留下的水痕依稀可见。它在记录9.96米高水位的同时,也见证了下关站水文人守望长江、测洪报汛的初心。1985年毕业就加入水文行业的朱庆云,在南京水文一干就是31年。谈到10多天紧张惊险的坚守时他说:“水情监测普通而平凡,可它事关经济建设,事关防汛安全和群众生命安全。”他告诉记者,每天站在江边测流时,一种使命感就会油然而生。假如监测、上报的数据在自己手中误报或漏报,那将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

望着滚滚流淌的江水,朱工十分动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已是下关站第五代水文人了。伴着四季,我们克服工作生活环境的偏远和重复循环的孤寂,为的就是获取有益于国家、有益于子孙的一行行数字乃至海量的数据。”

水文工作是普通平凡的,但又是崇高的、非凡的。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高铁、大型港口等国家基础工程建设,哪一项都离不开水文基础数据的支撑。

“特别是下关这样一个百年老站,在坚守长江水情测报使命的同时,也担负起中华水文文化传承、国情水情普及教育的重任。”南京水文分局负责人表示。

伴随斗转星移、潮起潮落,百年老站和一代代水文人将始终不离不弃,永立潮头。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6年9月6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Copyright ©2014-2021 水缘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