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镇水厂建设现场 周志坚 摄
水厂工作人员检查仪器运行情况 周志坚 摄
小周镇农村居民用上自来水 周志坚 摄
□本报通讯员 谌基林
一开水龙头,汩汩清水流淌出来。用经过净化的山泉水煮饭无杂质,泡茶有甘香,这对重庆万州区众多一辈子居住在山区的村民来说,以前是享受不到的待遇。2015年,随着26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全面建成投运,干净又方便的自来水悄然改变着万州区数十万农村群众的生活,为他们增加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自来水流进农家
山里群众饮水不再难
“以前是翻山爬坡四处找水,担的一点水人用了,牲口就没得用。后来改成抽地下水和井水来喝,平日经常停水不说,水费摊下来也很高。”家住万州区五桥街道的居民李祥春说。直到2015年,这样的状况终于得到了改变。
在万州区实施的2015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分散式供水工程专门为像李祥春一样居住得较偏远的群众接管引水,将附近的山泉出水口或山平塘保护起来,修建小型沉淀池、过滤池等,原水净化达标后再输送到农户家中。原来无水可用的农户都安上了水表,用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自来水。
“现在的水好啊,又清又甜,水费也比以前下降了一大截!”李祥春拧开院子里的水龙头,望着白花花的清水,喜上眉梢。
而在高峰镇洪安村,一个日供水量950立方米的集镇集中供水工程也已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建的水厂四周埋设了大大小小的进出水管道,施工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走进水厂二楼,反应池、沉淀池、无阀滤池、清水池等标准化设施一应俱全,从水库引来的原水,在这里经过层层净化过滤之后,输送到6300多户居民家中,让他们从此告别饮水难、水质差的窘境。
2015年万州区共完成投资1.36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与分散供水工程合计260处,17.76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迎刃而解,群众的幸福指数随着安全水的到来大幅度提升。
建设管理规范化
17.76万农村群众受益
在去年重庆市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万州区承担的任务最重、数量最多。“这不只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更是关乎数十万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民心工程。”万州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从2015年年初开始,万州区提前谋划,优化流程,倒排工期,强化督导,在每一环节中动脑筋、下功夫,不仅避免了走弯路,也让工程能真正实现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万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纳入年度重点民生事项,明确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负总责,具体工作由区水务局牵头,区发展改革、财政、环保、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涉及的44个镇(乡、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靠前指挥、合力推进。
在项目规划阶段,万州区按照“村(社区)提议—乡镇街道申报—设计单位论证—区审批”程序,每一项工程实施方案的提出、评审、修改,均充分听取和尊重民意,做到实施方案切实可行。
工程建设之初,万州区就印发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实施节点控制方案,明确工程各项关键节点的时间控制,坚持自我加压、适度提前。同时,成立3个专项督查组,对项目进展、质量、技术进行督查指导。2015年2月,工程实施方案及初步设计正式得到批复,3月完成工程招投标,所有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全部动工,10月实现全面完工……对工程节点的严格把控,确保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年度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否真正让群众有获得感、真正发挥实效,质量是关键。”万州区水务局相关负责水说。工程建设过程中,万州区严格把关,明确参建各方责任,切实加强质量监督。施工单位明确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监理单位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理;万州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按照质量监督职责对项目进行强制监督;万州区水务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专职进行工程质量的巡回督查与技术指导。在多重关卡的保护之下,260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顺利通过验收并发挥效益,群众纷纷称之为“放心工程”。
工程建得起,还要管得好。在项目管理方面,万州区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落实运行管理责任主体,区财政专项安排农村饮水安全维养资金295万元,保障工程长效运行。同时,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使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长效管护机制。区政府制定的《万州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解决了农村饮水工程的产权确定、运行机制、管护措施、维养补贴等问题。
如今,密密麻麻的自来水管网遍布山乡。整个“十二五”期间,万州区累计解决60.2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占全区农村总人口的62%,累计建设集中供水工程917处,分散供水工程1482处,基本建成了全覆盖的农村饮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