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构建萧山平原防洪排涝新格局
7月20日,萧山区召开萧绍平原萧山片排涝规划评审会,对今后萧山平原防洪排涝格局进行了规划与展望。
萧山平原萧山片(简称萧山平原)位于萧绍平原最北部,是浙江省五大沿海平原之一。20世纪90年代至今,萧山区相继开展了钱塘江南岸、浦阳江两岸标准塘建设工程,还相继对小砾山、七甲、五堡、赭山湾、外六工段、外八工段、钱江枢纽、顺坝、四工段等排灌闸站进行了改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排涝系统,为萧山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萧山平原地势平坦低洼,洪涝灾害范围广、历时长,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防洪除涝设施与城市快速发展已不相适应,尤其是近年来城市建成区的不断扩展、暴雨露出河网调蓄能力退化、排水通道不畅等问题。必须加快提高萧山平原的防洪治涝总体能力,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可靠的防洪治涝体系,改善区域生活生产条件,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
本次规划范围为萧山平原,区位于萧山区浦阳江、钱塘江南岸,平原面积965平方公里,汇水面积1086平方公里,按照综合区域内行政分区、水利工程设施情况、排水方向等情况排涝分为三个分区,即南控线以南单元、萧山城区单元(蜀山片)、萧山东部单元(大江东片)。平原整体排涝标准由现状的5至10年一遇提高至20年一遇。
规划充分利用河湖水面调蓄,妥善安排涝水出路,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排涝功能,利用萧山区外临钱塘江的地理优势条件,通过规划水利工程的建设,按照“外排、内蓄、低围、中疏”的总体思路,形成“东出绍兴平原、南控山水、西抽浦阳江、北排钱塘江、增加内部调蓄水面、低围局部低洼区域”的排涝格局。力争到2020年,加快推进以排涝河道治理、排涝闸站、排涝泵站建设和滞涝水面整治为主要措施的排涝工程建设,重点涝区排涝标准得到显著提高,建立并完善萧山平原的排涝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到2030年,萧山平原排涝得到根本性治理,区域排涝能力全面达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排涝治理工程体系和高效运行、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排涝管理体系。(萧山农水局杨颖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