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号作品】孙春玲:南水北调经我家(《我的水利情缘》作品展)

  • 发布时间:2016-08-29 22:34:02
  • 来源:

南水北调经我家

孙春玲

我家住在京杭运河的一个小分支线上,一条不算太大的河流贯穿了好几个村子,那个分支的河流,从老辈人传下来的一个记号,管它叫流畅河。它地处鲁西南一带,南接郓城,东连曲阜,西靠范县,北是东平湖,这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地方—水浒之乡。

如果让我说说家乡的特景,除了村子房屋建筑,及人情世故外,再就是这条伴我一起成长的小河了,说它小,是因为它的宽度不够大,也就十几米的距离吧!但它的长度至今我也没见过尽头,因为它连接了京杭运河。离开家乡许多年了,一面忙于工作,另一面忙于自己的生活,对于家乡的些许想念也暂搁在了脑子的一边,偶尔空闲之余想着去打理,也没有那份迫切的心情了,而更多的情缘之物,是那些伴随童年时光的记忆……

我不懂的水利建设具体情节,但它却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件事业。人类离不开水,水乃至生命之源,今天借此机会,不得不谈谈那些有关水利的记实了。

提起笔,小时候那些农村的所见所闻又重新涌上心头,往事仿佛历历在目,小时候,流畅河是我快乐的摇篮,那时候在里面洗澡,捞鱼,摘菱角,钩鸡兜米(一种水生植物)滑冰……它不仅仅给了我无限的幸福时光,也给了许多上一代人物质上的帮助,在贫困潦倒的年月里,河里的杂草和鱼虾也填饱了不少人的肚子这还是听母亲给我讲的事。她也是上一代人里其中受益的一位,母亲说;”还苏联账时,可苦了她们那一代,家里交的少吃少用少穿的,连树上的皮都拔得精光,更不用说树上叶子了,那时母亲还没嫁到这个村子时,她家离奶奶家远,那里没有河流,后来听说我们湖区有不少水生植物(当时地属东平湖二级区域),不少湖区外的人到这里来讨吃的,延续了很多人的性命,因为湖区条件好些,女孩子沾亲带故的嫁这里不少,流畅河也算给予她们那些女孩子最向往的嫁妆……”那时候的流畅河是为东平湖泄洪而建的一支河流。一直被重点保护着。附近十几个村的农业灌溉也都是引用流畅河里的水,它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家乡人……改革开放初期,一股私营企业的兴起,我们村子上陆续建了好几个酒厂,也都是以它的名字或同音或谐音而命名的,曾有考察队勘测,说这河里的水有多种矿物成分,用粮食和这里面的水酿造了不少品种的酒,隆盛了村子好长一阵子。

如今回家乡,车子行驶在村旁的流畅河上端大桥上,水泥,钢筋混合而成的大桥,加上放眼望去扩建的河流规模,仿佛一条宽宽的彩带伸向远方,让人感慨万千,赞叹不已。如今村子似乎越来越有模有样,仿佛与城市建设接上轨迹,与刚刚建成的大桥相互映衬着,一点不像昔日的农村之乡了。流畅河上面的桥,由于南水北调建设,把原来的小桥扩大了近十倍,当时小桥虽然不大,可是我们几十个村子去县城的必由之路,不管是哒哒的拖拉机,还是噔噔的机动三轮车,不论是装满农作物的长排车,还是摩托车,自行车,小桥都见证了它们历史的车印。如今更不用说,大桥扩建之后,加大了车流容量,路宽了,河道也宽了,不只是方便了村子人快速出行,也带动了经济上的进一步繁华,连东南方向的临县车辆因为方面也走这边……河岸的两旁安装了防护网,坝的两边种植了绿色植被,又给故乡增添了另一道风景线。南水北调的扩建,把流畅河融入了一个更庞大的水业家庭里,储水量大了,种地的老乡们再也不担心天旱时流畅河水少可怜巴巴的面庞了。

看着如今南水北调工程扩建的容颜,不由地想起我儿时记忆里治理河道的光景,机械化滞后,科技不够发达,挖河的时候全是人工,每个村里每个家庭都要平分那项劳动,是老乡们一锨一镐把土运到岸上的,那些汗水,那些劳动,见证了我们对水利的需求,水利建设也早已深深地根深蒂固在每一位老乡的心中……

因为南水北调扩建时占到的部分土地,村里不少人得到了补偿,领到补偿款的人,有的改建了自己住宅,成了二层小洋楼,或者买了轿车,悠哉悠哉地带一家人旅行。如今,生活条件改变了,人的思想也改变了,他们仿佛与门前的流畅河一样成长,一样用时代进步的行动改变着自己……

当我看着立体感极强的这座桥,看着南水北调工程扩建的流畅河,儿时的境况,小时候的梦想,还如往昔一样清晰,一样怀念,一样有一丝丝甜甜的味道……

孙春玲,女,1977年生人,山东梁山人,现居济南,文学爱好者,业余撰稿人,报刊选录部分作品有《从不言苦的母亲><母亲的千层底><浮生如梦><我们的甜茅根><木箱里的梦>等守望者作家会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Copyright ©2014-2021 水缘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