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沿京密引水渠下游驱车向密云方向进发,一路青翠融入眼帘。阳光下,幼树蓬勃成长,渠坡五彩斑斓,流水清澈明净,空气沁人心脾,如诗似画般的一条绿色生态廊道,令人心旷神怡。
这是2014年春天京密引水渠通道绿化工程的硕果,是京密引水管理处与海淀、昌平、顺义、怀柔、密云五区县园林部门的携手奉献。
110多公里的长渠,宛如一条婀娜蜿蜒的长龙,被两岸青翠深情地紧随,昭示着这项北京市重点工程,已为引渠两岸生态文明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南水北调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反向供水铸下坚固的绿色屏障。明年初夏,一条穿越首都北部地区、全新的绿色廊道将展现在人们面前,京密引水渠将更加靓丽怡人。
精心酝酿筹备,工程上马有力支撑“三不”
早在2012年,乘首都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总体规划的春风,京密引水管理处开始谋划引渠绿色廊道建设,多次普查了引渠两侧的可造林地块,并上报了平原造林方案。2013年,根据2012年的基础数据和设想,管理处编制了《京密引水渠绿色廊道建设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向沿渠密云、怀柔、顺义、昌平、海淀五个区县政府,以及相关的市国土、规划、环保三部门征求意见。调整完善后上报市发改委及市园林绿化局,于2014年4月取得批复,要求分别由京引管理处及沿渠区县园林绿化局为建设主体单位,实施各自辖区内的通道绿化工程。至此,以京密引水渠为纽带的绿色廊道工程拉开序幕,今年将在引渠两岸200-500米范围内新造林及改造原有林12000亩、新建自行车绿道80公里。
《2014年京密引水通道绿化(京密引水管理处)建设工程》是京密引水管理处负责实施的部分,任务为渠道管理范围内的744亩绿化造林,包括新造林和渠坡绿化提升改造两部分,总面积近70个足球场大,分散在120个大小不均的地块,融进引渠两岸,为渠道锦上添花。如此,不但可使原有林带的断带地段良好衔接,加宽加厚现有林带并提升质量;还可使渠坡裸露地表得到覆盖,提升景观效果,提高固持水土与涵养水源能力;还可有效改善渠道周边环境,减少空地内乱倒垃圾渣土、违规堆放物料等威胁水环境安全现象;更重要的是,将为把京密引水渠打造成“水不断流、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集输供水和景观为一体的生态综合功能区,提供有力支撑。
“看到精心筹备的工程得到批复,自己能为京密引水渠、为美丽北京增绿添彩,太棒了!”管理处工程科副科长郝玉英自豪地说。自1996年上班便从事林业工作的她,历经渠坡技改绿化、南水北调伐移等重大工程,却从未像筹备通道绿化工程这么繁忙。她和同仁负责工程前期工作,开展造林普查、修改规划方案、协调区县、申报手续等等,经常修改方案至凌晨,第二天一早又踏勘现场复核;别人下班了,她却奔走在去评审公司的路上;连续奋战一个月没有休息……
默默严格把关,写好生态文明绿色一笔
2014年春季工程开工后,百余公里的长渠两岸,管理处将绿化任务分为海淀、昌平、顺义、怀柔、密云5个标段。管理处既要与监理与施工单位良好沟通,确保工程质量,还要与标段所在区县的绿化单位及沿渠村镇做好协调,为整个工程服务,专门成立了以处主任为组长,相关科室、沿渠单位负责人及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工作组,由工程科负责施工技术指导与监管,工程建设管理所负责施工全面协调,做到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在严格施工标准的同时,工程建设管理所技术组9名非绿化专业的成员们首先要加强自我建设,要熟悉具体地块位置、每项工序的验收标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技术规范,也就是说,树坑挖多大,挖成什么样;苗木胸径的粗细大小,是否符合要求;栽植中浇水培土的注意事项……所有可能影响苗木成活率和最后栽植效果的规范和细节都必须烂熟于心,要做到比监理单位还严格,比施工单位还精通。这个以80后为主的技术组恶补了绿化工程知识,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迅速修正。“施工单位可规范了,因为我们了解每一道工序的标准和规章,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返工。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97%的工程任务,预期苗木成活率在95%。”技术组的迈志杰颇为自豪。
从工程进场到基本完工,一个多月是繁忙的,技术组全体人员连清明、五一、周末都坚守在工地;一个多月是短暂的,工期紧,任务重,每个人都紧绷一根弦,生怕错过最佳的苗木种植期,影响工程质量;一个多月又是充实的,大家的脚步印在了各个施工地块,把一抹抹葱绿、一点点桃红深植在引渠两侧。
施工中,村民土地权属纠纷时有发生,管理处多次走访属地镇政府、村委会,并行文发函,出示土地证件说明权属,共同协商处理。一些不听劝阻仍把自家树苗私栽在管理范围内的,水政大队迅速清除,确保工程进度。
2014年京密引水通道绿化(京密引水管理处)建设工程,以南水北调工程为契机,是保障首都水源生态安全的重大工程,对进一步完善北京市的生态涵养林体系,构筑京城完善的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这生态文明的绿色一笔,抒写得厚实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