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夜色为伴,月亮总是美丽的;满怀心事有月亮倾听,也是动人的。诗人总爱对着圆月吟诗作赋,使月亮被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美,更添加了中秋节的浪漫情怀。
悄悄的,随着八月淡淡的桂花香,中秋节也飘然而至了。有夜色为伴,月亮总是美丽的;满怀心事有月亮倾听,也是动人的。诗人总爱对着圆月吟诗作赋,使月亮被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美,更添加了中秋节的浪漫情怀。
自古以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过中秋节,随着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中秋节的过法也有所不同。无论是赏月、玩月、拜月、中秋食俗等等,大都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山西省潞安中秋节这天要宴请女婿。大同县的月饼有二、三尺大,称为团圆饼,中秋节还有守夜的习俗。永宁中秋祀太阴星主,石楼县则祀城隍。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节为“小元旦”,并在拜月时所使用的“月光纸”上,上半部画上太阴星君,下半部则绘有月宫桂殿及捣药的兔儿爷,彩绘贴金,光辉耀目。而河间县习俗则认为中秋节若下雨,则必为苦雨,当年的青菜味道一定不佳。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有烧斗香习俗,香斗的周围糊有纱绢,上面画有月宫中的景色,有的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南京人中秋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在八月桂花开时应市,肥而不腻,风味绝佳;南京人在饮酒后必吃一小块糖芋头,上面淋上桂浆,香醇可口。“桂浆”出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又称糖桂花,中秋节前后采摘,用糖和酸梅腌制而成。南京人全家一起赏月称“庆团圆”,围坐聚饮叫“圆月”,上街出游称“走月”。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傍晚时,每个村庄都会用稻草烧瓦罐。等瓦罐烧红了,再把醋放进去,这样香气会弥漫整个村子。而新城县自八月十一夜起,就会悬挂通草灯庆祝中秋节,直到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过中秋节,儿童会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并在塔上挂着帐幔匾额等装饰品,然后再把桌子放在塔前,摆上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在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则是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用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往石头上击打,使其发出巨响;还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有的地方会点桔灯,就是将桔子挖空,悬挂在门口以示庆祝;嘉定县过中秋则是祭拜土地神、扮演杂剧、文物、声乐等,称为“看会”;四川人除吃月饼外,也吃麻饼、蜜饼,还打粑、杀鸭子等;还有儿童也会在柚子上插满了香,沿街游玩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福建省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以竹筐请月姑,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就以竹筐摇动次数来卜吉凶;建宁人会在中秋夜挂灯向月宫求子;而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龙岩人吃月饼时,家人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息。
广东省中秋节儿童有提灯的习俗,灯的材料有红柚皮雕的柚灯、素馨茉莉花结的花灯,阵阵的花果清香伴着闪闪发亮的灯火,更添过节乐趣。东莞未婚青年也会在月下焚香燃烛,祈求月老为其觅得良缘。霞浦更有中秋曳石的风俗,曳石是戚继光发明的,用绳索系在石块上,沿街拖拉,以发出的声响来虚张声势,达到恐吓敌军的目的。
在广州有一种传统有趣的庆祝中秋活动,叫“树中秋”或“竖中秋”。每年中秋节,家家户户要用竹条扎灯,灯的样式有很多,不果品灯,鸟兽、鱼虫灯,也可砌成字灯。到了晚上在灯内燃烛,下面再联结许多小灯,用绳系在竹竿上。然后将竹竿插在平台、屋顶或高树等房屋高处。入夜后,满城灯火,千盏万盏,就像闪闪繁星,煞是漂亮。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广东各地还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传说是纪念朱元璋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以其头祭月,后来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剥鬼皮”。
浙江在中秋夜时会放一种羊皮小水灯叫“一点红”,据说放水灯是为了讨江神欢心。江面上点点红灯,数十万盏,有如满天星斗,格外的吸引人。浙江一带除了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另一中秋特殊景观。
苏东坡在杭州任佑府时,作了一首《中秋夜观潮》,描写当时观潮人数之多,及潮水汹涌之声势︰“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杭州钱塘江,因中秋正逢最大潮汐,而钱塘江口地形似一漏斗,因此每逢海潮涌至,如万马奔腾,轰响如雷,潮水一波波,层层叠叠形成一道道水墙,波涛汹涌,极为壮观。
《武林旧事》上也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天下奇观︰“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因此,至今“钱江秋涛”仍然是江南中秋节最奇伟瑰丽的盛景。
湖南侗乡的中秋夜,流行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习俗。相传古时候,在中秋节晚上,月宫里的仙女会降临凡间,并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人们在这一夜就可以共享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因此,侗乡人取名为“偷月亮菜”。中秋夜侗乡的未婚姑娘打着花伞,选自己心上人的园圃,前去采摘瓜菜,且不会被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是借助月宫仙女在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嫂子们这夜也会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美的瓜或一把鲜活青翠的毛豆,象征着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但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
香港过中秋节最具特色的风俗就是舞火龙。自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会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用珍珠草扎成三十二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全长达七十多米。盛会开始,活灵活现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声下腾空起舞,舞遍大街小巷,热闹非凡。传说香港中秋舞火龙的由来是很早以前,大坑区被一次风灾侵袭后,出现了一条大蟒蛇,四处作乱,村民们到处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但第二天,却发现大蟒蛇不翼而飞了。几天后,大坑便爆发瘟疫。这时,村中父老突获菩萨托梦,指点说只要在中秋舞动火龙,即可将瘟疫驱除。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了。
台湾过中秋时,妇女们有个“听香”的习俗。连横《台湾通史‧卷二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夜深时,妇女听香,以卜休咎”。听香的方法是先在家中的神像前,点香祷告,向神明禀报所要问卜的事,问财运、子息,或问亲人归期,并请示出门后的前进方向,然后拈香出门,以路上所听到神明认可的答案为止。
《台湾府志》上说:“中秋,祀当境土神。盖古者祭祀之礼,与二月二日同。春祈而秋报也”。所以,中秋节同时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例祭日。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夹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间,插好土地公拐杖后,再以月饼祭祀。由于中秋有“秋报”的含义在,因此也有农村在此夜集资演戏,俗称“谢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