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6月12日讯 (通讯员 王炯其)水生态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近年来,重庆璧山区聚力打造生态宜居、城水相依、低碳循环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坚持以“水”为脉,把“治水兴水”作为发展主线,切实保护好山体、水系,处处植绿、辟水、护水、丽水,凸显“四面环山、显山露水”的自然底色。
水是城市的命脉,城市有水则兴。璧山区按照“与水共生,依水建城”的理念,将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上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全面构建与水共生的水生态文明城市。短短几年时间,璧山城市发生了蝶变。
城在水中、水在城中、街在绿中、人在景中……如今的璧山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可谓城水相依,人水和谐,处处是景。
璧山人以“一河三湖九湿地”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绚丽蓝图,确定了城市水域面积、人均水域面积和城市水网长度等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量化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孜孜追求。
“今年,我们将按照‘蓄、清、通、纳’的原则继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区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蓄”即建库蓄水,新建土田、李家沟2座水库,扩建莲花水库;“清”即巩固提高“三河”治理成果,开展水系绿化美化,水质稳定保持在Ⅳ类以上;“通”是指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变“逢沟填平”为“遇水架桥”,让水系循环流动起来;“纳”即新建千层、棕树、双柏等5处湿地工程,让水源自如吐纳。
璧山属于缺水地区,水资源并不丰富。为了破解缺水难题,让区域水资源变得充沛,目前正加紧推进长江提水璧山供区工程,2017年建成后,每天可调引长江水17万立方米。
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璧山高度重视中水利用。2010年,璧山在重庆市率先建成了全市首个中水回用工程,将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处理水进行深度处理,形成中水进行循环利用,同时,近几年在核心区域外的13个建制镇,均规划建设了再生水处理厂,日产中水突破3万吨,中水回用率已达42%。目前,璧山的生活、城市、工业废水在经过深度技术处理成中水后,被大量用于地面清洁、浇花、洗车、空调冷却、消防、生态、景观等领域。
合理打造水景观工程,近几年建喷泉、瀑布、小桥流水60余处。收购民间小水缸1000余口,布置于各个水生态景区。合理组织水上游览路线,完善“亲水”设施,增加全民参与度,营造出“碧波映城,城托青山,人在城中,城在画里”的水生态宜居城市。
在快速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璧山还同步推进城市绿化建设,相继完成璧山隧道口绿化建设,建成南河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秀湖公园、星岛公园、人民广场等各类公园、广场,截至目前,全区已引进植物品种2600余种,城市公共绿地已达1600万平方米。
数据的递增,水氛围的日益浓厚,更是平添了璧山打造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底气。今年将力争城区水面比例达到10%,人均水域面积10平方米,水网密度达到2.6公里/平方公里,基本实现“水畅、水清、岸绿、景美”城市建设目标。
此外,以绿岛新区为主战场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今年全面推进,力争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达到阶段目标要求。而据测算,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璧山可减少环境资源损失15亿元。
水光潋滟晴方好。水生态文明建设给璧山人带来太多的期待,在这充满激情与希望的“十三五”期间,璧山人将继续朝着梦里水乡奋力奔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水生态文明城市美景,正向璧山人快步走来。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6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