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仪征发现清代治河石碑

  • 发布时间:2016-06-02 21:42:19
  • 来源:

扬州仪征发现清代治河石碑

年初,位于扬州的仪征市博物馆考古人员在仪征城区石桥河东岸与仪扬运河北岸交会处(响水闸与挡军楼遗址)发现一块清代治河石碑。碑长179厘米、宽71厘米、厚30厘米,底座缺失,内容为清康熙年间仪真县为确保运盐船舶进入批验盐引所航道的畅通,对河道及两岸进行清理整治的记录。

自古以来,仪真因具备通江达淮的独特地理位置,成为各种货物运转的重要集散地。作为连接长江与运河的交通节点,便利的地理水运,促进了明清时期的盐漕文化发展。碑文中所疏通的河道名为里河。里河又称漕河,为真州内河道,是明清时期盐船进入批验盐引所的必经之路。历朝历代对河道的疏浚极为重视。仪真自宋代开始建盐仓,到明代专门设置用于检查食盐的批验盐引所,清代又设两淮盐务总,经仪真中转的淮盐数量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在里河河道里,除盐船之外,还有粮船、商船、民船,河道航运极为繁忙。

这块石碑碑文落款为县、卫,表明石碑由官方镌刻,是具有行政约束力的官方石碑。作为实物,石碑印证了史料中明清两代对河道疏通的记载事实,即仪真县、卫不仅对河道进行定期疏通,还对河道两岸堆积物、民众乘舟出行及废弃粮船进行了清理整治,并颁布相关法令,规范航道秩序。(扬州日报曹骏 王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Copyright ©2014-2021 水缘网 All Rights Reserved